2016年5月15日至5月21日我参加了由辽宁教育行政院主办,上海市沪江进修学院承办的辽宁省“十三五”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此次研修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俞国娣、上海市特级校长赵国弟等专家关于新班级教育课程、学校发展等方面的报告。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认识, 使我了解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深入掌握了现代教育基本理论,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得到了答案,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而曾经的一些工作实践也找到了理论依托。
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我的理解,用最直白的话,就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著名的教育学家吕型伟也曾说:“教育思想是校长的第一位工作,世界各国教育不同,说到底是教育思想的不同。”
学校的办学思想不能脱离学校的具体的实际,同时更要求我们去主动探索。我校的的办学育人思想是:“和谐发展,育人优长,特色文化”这十二个字。
一、和谐发展
大家都知道,现代教育理念最核心的部分是民主、人本、和谐,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及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和谐发展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处理行政关系的和谐(和谐的党政工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是学生发展方面的和谐(身心的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学校管理对象的主体是“人”,人本管理重视的是“人”,“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是我校重要的办学思想。我认为教师如果将工作当成苦役,没有体验到美感和幸福,没体验到成功和喜悦,那么他不会有所成就,也不会得到学生的感激。现在不少教师常常感到工作压力大,心理受挫,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而韶小极少有这种现象,原因就是我们善于营造一个相互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首先我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心情舒畅,互相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学校领导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做教师的朋友并不是拉关系,其实公正就是友谊,领导的班子团结公正为教师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教师觉得工作踏实,心理负担减轻了。再次,我们充分信任教师,永远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让人人有事做,个个受尊重。在教育管理中,韶小用共识的思想凝聚人,用独特的文化塑造人,用人文的理念启迪人,用互动的策略发展人。我们说好教师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只有源于内心的期盼,才是教师成长的动力;只有各种成长要素的和谐,才能生长出美丽丰硕的教育果实。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我校也认为和谐发展的人是幸福的。其实,成长本身比学习重要得多。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发展就意味着充满希望。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对教师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三点办法。1、是施爱得爱。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作为教育的手段,而且作为教育的目的。2、是以学论教。用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教师的教育行为。3、是多参与得体验。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多种体验的人才是真实丰富的。我们想用这三点办法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二、育人优长
从教育历程上来看,有起点、过程、结果(终点或目标)。“发展教育”在起点上抓学生的基础;在过程中承认个体的变化和动态性;在目标上承认个体的特质性。
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教育生态。教育的最大成功就在于为不同秉赋的学生,铺就一条最适合其成长发展之路。我们要珍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也要珍视学生作为群体一员的多样性。这就是差异,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在学习实践中,我们尝试提出了:学校应是广袤的森林,为每一只鸟儿的啁啾、休憩与飞翔提供各种需要,保护他们、养育他们、放飞他们。为学生的求知与进步提供最广泛的自主性,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开拓渠道,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关注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性,以森林般博大包容的胸怀,涵养性情、爱好、目标各异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打破鸟笼式的小学校,建立森林式的大学校,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多元智能理论说也证明,差异性决定了每个人都有强势发展智能,这里的孩子很朴实,爱劳动,精通手工制作,既所谓的“优”,教育要发现这种“优”,建立以“扬优”为主的教育方式。我们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培养复合型人才,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喜悦,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校的舞蹈、歌曲、特色古诗文、真实感受的作文等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学校因学生而美丽,学生因个性而独特。
我们并非因个性而放松的学业的要求,其实我们更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世界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正如印诗人泰戈尔说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滴石穿,靠的就是每一滴水的力量;铁杵磨针,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努力。
要想学业有成,我们要求学生就必须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道题,写好每一个字,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问题。不把目光放在 “大事”上,低下头,从细微处做起,坚持不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才是我们完整的优长育人思想。
和谐发展,育人优长,是我校的宏观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提出中观和微观的办学思想,如德育要发挥理想教育的感召力,榜样教育的示范力,法纪教育的规范力,身心健康的和谐力,自我教育的内省力,实践锻炼的躬行力用这六种力量“修德育才”。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
三、特色文化
我常将校长的办学思想区分为逐步提升的四种形态:以技术见长的,以策略见长的,以制度见长的,以文化见长的。我看到了许多校长不断开阔视野,超越具体的技术而形成系列策略,超越策略而建立制度,超越制度而建设文化。
学校是文化的摇篮,凝聚和吸引师生的是校园文化,提升师生素质,改变学校面貌的是校园文化,学校的管理核心就是文化管理。在文化上我们提出特色立校、科研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思想。1、特色立校 我们韶山小学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一直在寻找学校腾飞的起点。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在抓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的同时,不断思考,挖掘本校的发展潜力。根据教文体局的部署,我们最终把学校特色定位在以“古诗文的积累、研读、运用”为主打品牌,并坚持“高起点、重效益、求创新”的理念,力求通过特色的打造,牵动辐射学校各项工作并使其快速发展。我们在学校的每一楼层正面,都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巨幅壁画,都是以古典诗词为内容、配上适当的意境绘制而成;在每个教学楼的走廊上张挂装潢精美的古诗文语录在楼梯两侧张挂诗配画;在每个班的黑板报及教学园地上,我们定期张贴师生古诗文书画作品,诵读、积累小报,诗配画作品等等。给整个学校营造出了一个较为立体、深入、广泛的古诗文熏陶氛围。在实践操作方面概括的说,我们实施的是“三三”工程,即积累的内容分三个层次,形成的能力分三个档次。第一个“三”:积累内容分三个层次。我们把一——六年级分成三段,即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从积累的内容上分初浅、理解、高精三个层次。低年段以儿童三字经、弟子规及初浅的古诗为主;中年段以积累唐诗宋词为主;高年段则以古文及现代诗体为主。从内涵上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古至今。第二个“三”是形成三种能力,低年级通过诵诗形成朗读、绘画能力,中年级通过吟唱提高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高年级通过研读积累提高写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最终通过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写作水平,形成良好品行。学校以课程计划做保证,以实践活动做展示。围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施“三个一”:即每周开设一节诵读指导课,由老师具体指导读书的方法,提高读书的效益;每天设置一段诵读时间。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早读、校本课等时段让学生进行阅读、朗诵、背诵,拓展视野;每节语文课前诵读一至几篇古诗文,学校还定期进行古诗文特色展示工作,让韶山小学这枝古诗文特色之花墙里开花,墙外也红。
2、文化科研 我们的共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品格,比品格更重要的是文化。我们要用文化培养出一支讲正气,有才气的教师队伍。我们重视教师教学艺术的提炼,使教师认识自己不是越烧越短的红烛,而是越长越茂盛的大树。我们特别注意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因为只有关注教师的发展,才能服务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做法是,以校本培训为起点,细水长流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分三步走:第一步成型,第二步成熟,第三步成才。使队伍短期内有适应新课改需求的能力,以期实现教书育人;以科学发展观为起点,精心调研、积极组织,使学校教科研成果上水平,以期实现科技育人,以和谐发展为起点,构建学习型学校,塑造现代学校文化,以期实现高品位育人。我们强调教师的内涵发展——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让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不可分割地融在一起,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一句话学习即是工作。要用高尚的精神,共同的理想凝聚全校教师形成团队学习制度,学校图书室、电子备课室、电教室、网络教室对全体师生开放,让师生在书中学习,在网络中读书,人人要有读书格言。我的格言是: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我们要求教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必写,要求写到行云流水时。
我们提倡教师时尚、高雅,关注其思想、形象、气质、修养,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部书,一部可以长期品读的书,要让我们的学生成社区的一本书,一本进取向上、文明守纪、个性张扬的书,我们会让韶山小学成为一部书,一部弘扬民族特色,紧跟世界步伐,余味悠长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