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上海市东宝兴路440号

电话:021-5662 9474

E-Mail:hj@hujiangedu.com

培训动态
做一名务实的教育服务者——新时期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高级研修心得
发布时间:2017-02-13 20:31:10  来源:大连开发区红星海学校  点击:1516

 

大连开发区红星海学校 秦莹
 
2016年1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沪江进修学校的研修班,开始了为期5天的学习,每次的研修,都被专家们所讲解的前沿信息冲击着,与专家们零距离的对话,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教育理念,虽然每位专家和每所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但是中心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师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也启发了我作为教师,应该做一名务实的教育服务者。
 
第一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校长吴金瑜校长的讲座,他从微观角度与我们探讨了当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师生关系紧张,学生自信心不足,问题解决能力差等问题。寻找学生喜欢的课堂,就要从学生出发,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积极地通过师生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快乐发展、阳光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和愉悦的体验。为此,教师需要做大量细致地课前准备,将知识进行分类,分为感官识记性知识、意义理性知识和过程体验性知识,每类知识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进行建构。这样,一堂课在以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课堂就能给与学生希望,使他们有了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场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老先生为我们认真讲解了“核心素养,强调了这是“立德树人”的新行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总体框架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我个人认为:“核心素养”主要由“价值观”和“学习力”两大要素构成。“价值观”是指国家、社会、公众公认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学习力”是指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价值观”教育应包含一脉相承的两个方面:一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重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三场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陆伯鸿老师,他通过许多实际案例为我们讲解教学基本环节及其改进方法。陆老师对教师提出六大要求:一是积极的动机,二是专业的知识,三是娴熟的技能,四是快速的执行,五是良好的习惯,六开阔的眼界、不断的反思。什么是专业的基本知识?有相关学科背景、有学术视野、有技术标准、有理性判断、有专业态度。他指出,课堂要精讲,对学科不仅要懂,而是要通,要抓关键点。“教什么”是第一位,“怎么教”是第二位。课堂教学如同动车,老师就是火车头,而学生是车厢,车厢的动力就是学生的潜能,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主要的,火车才能提速。而轨道则是备课,一根是教材分析,另一根是学情分析,两根轨道之间的联系就是教材与学情之间的联系。他着重强调了备课的重点在于分析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有目标决定内容,由内容导向活动,最终由评价判断目标完成的情况。
 
第四场是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员王天蓉老师,她的理想是一位教育者的深沉使命,也许它很深远,但也很务实。因为她对教育的理想是与她终生研究的课题联系在一起的。王天蓉以及她的团队希望孩子们智慧学习、学习智慧,她引领的课题“问题化学习”,就是基于对学习本质的思考,以及对学生主体回归的生命关照,在当下人们对教育改革充满期待但依然举步维艰的历史时代,通过务实的方式,希望拯救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并激发其潜能,增长其智慧,回归教育对于人主体发展的真正意义上来。
 
第五场是上海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玉东主任,他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课题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应用课堂观察技术能够更清晰具体的对一节课进行诊断和评价。而作为一名教师,理解认识了课堂观察技术这一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后,能够促进自己更加注重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得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有着更快的提升。教师参与课堂观察、诊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课堂观察、诊断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所教班级的改进,通过观察研究能使得教师更为注重如何去关注学生、研究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不管是观察、诊断教师,
 
还是学生,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由学生的输出结果来检验,课堂观察、诊断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
 
第六场是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区长,为我们介绍了大量的高科技、信息化信息,让我深入体会到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倪区长看来,信息化在教育的价值观方面带来很多启示和方法。“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不是为了推进技术本身,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育的品质,让孩子们学得更加快乐,学得更有个性,这就是整个教育的价值取向。”学习的物理本质是大脑细胞链接的改变。所以说,每个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所以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滋润这些含苞欲放的花蕾。我们想让学生怎样,却从来没有想过学生想怎样?我们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交给学生,而却不知道这样或许抹杀了许多学生的探究之心、好奇之心。因为路是我们铺的,结果是我们设置的,考核是一刀切的。他们,变成了只是学习的机器。中庸的产品。所以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才能让不同散发它独特的风姿。
 
第七场是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顾泠沅老教授,为我们解释课堂视野中的教师及其指导者。顾教授围绕“课堂”和“案例”来展开讲座,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聚焦于课堂,聚焦于案例,校本研修也应该围绕这两块展开。他指出,“教师需要有行动跟进的案例研究”。当今具有世界性师训趋势的三种方式为:其一,教师培训需“同伴互助”才更有效(75%以上)。其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须有“行为跟进”的“案例的讨论”。其三,作专题报告必定要先调查,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报告才会有效果。“三个关注,两次反思”模式的展开需要以“案例为载体,以行为跟进的方式展开自我反思和同伴引领活动”,指出校本研修的“四项技能”为“公开自我的技能”、“倾听和回应的技能”、“聚焦问题的技能”、“设计与改进的技能”。前两项技能属于“知识共享模型”,后两项技能属于“问题解决模型”。这样的反思性实践研修都应该注重以草根方式展开,实现基点下沉,指出“一个人的能力是在课堂挣扎中学会(教学)的”。他还在讲座中再次提到了著名特教师于涟老师关于教师怎样有效成长的“三次备课”观点:第一次备课。完全独立自主,不看教学参考书等资料;第二次备课。广泛接触不同版本的设计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设计的异同:只有进行了前两次备课过程,才允许进课堂实践,并最好有三个以上班级的对比并修改,教一次改进一次,直至完善。第
 
三次备课。课后再来对教案修改的原因等进行反思、回顾,并成为今后成长且再次实践的基础。
 
除了这七场讲座学习,我们还实地参观考察了两所名校——上海市知行学校和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两所学校各有特点,两位校长也为我们做了认真的介绍,尤其是静安学校校长张人利校长介绍的后“茶馆式”教学,让我又一次敬佩上海教师们的务实、认真的专研精神。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教学理念又一次得到提升,重新梳理自己的责任,我想自己应该成为一名务实的教育服务者,踏踏实实地研究教学,为了学生而教,为了让学生快乐而学,为了学生有所收获,成为学生的学习的服务者。同时,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引领自己的同事一同为了这个理想奋斗!
 
2016年11月9日